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针灸学
(一)学科简介:
(含荣誉名头、学科规划、已取得业绩等,含有要素即可,不限制是否分段)
荣誉名头:本学科于1983年开办针灸推拿学专业,1984年开设针灸推拿学硕士点,1990年列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2001年针灸学列为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2003年列为浙江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2004成立浙江省针灸推拿医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5年列为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 2007年针灸科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08年针灸推拿专业批准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2009年针灸推拿学科列为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本学科相继为省重点专业和重点学科及国家一类特色专业,2009年又获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资助。2009年教育厅教学创新团队,2011年新增针灸推拿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与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校企科技研发中心;针灸科被列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2年,针灸推拿学专业被列为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2014年针灸医学科技创新团队入选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014年入选首批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5年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方向。2017年针灸神经生物学、针灸脑病学入选浙江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方向。2018年获批浙江省脑卒中中医康复防治中心,2018学科所属实验室被认定为浙江省针灸神经病学研究重点实验室。2019、2020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专项中国-白俄罗斯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项目。2020针灸推拿学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时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科规划:本学科以疼痛疾病、脑源性疾病为主要的研究方向,以针灸特色疗法的研究与推广为特色,以提高临床中疼痛类疾病和脑源性疾病的疗效及深层次的作用机制研究为目标,从而加强学科的临床基地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为培养针灸学科的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提高针灸学科在国内的学科地位。
已取得业绩:本学科临床基地为省首批中医名院、国家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针灸科为特色龙头专科;教学基地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培基地、中医学博士后工作流动站,承担针灸学本科至博士多层次的培养工作。基础研究基地为国家局三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针灸神经病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是浙江省唯一一所针灸基础研究平台,并具备针灸智能设备合作研发,推动中医产业化的潜力。本学科为针灸学重点学科 “十二五”优秀等次建设单位。近五年,承担各类科研课题80余项,获各类成果奖20余项,发明专利10余项,成果转让1项。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的省级高校创新团队,其中“岐黄学者”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30余人次。近五年来,本学科成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发表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93篇.
(二)学科带头人情况:
方剑乔,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针灸学会会长。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卫生部和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才,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医院院长,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首届浙江省师德标兵。方剑乔主任长期从事中医针灸教学、临床、科研工作,在针灸镇痛与免疫调节效应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针刺麻醉中的脏器保护效应研究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浙江省科技重大研究计划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课题8项。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针灸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针灸学)、国家特色专业(针灸推拿学)、浙江省一流中医学科(针灸推拿学)、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针灸推拿学)、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针灸医学)和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针灸关键技术研究)带头人。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项20多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6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等十余部教材。
(三)学科研究方向:
1. 针灸镇痛的临床多维度效应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2. 针灸治疗脑源性疾病效应及机制;
3. 针灸特色疗法的研究与推广。